forsenbajs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的冲动部分,都是无法去约束自己。
实际上,它的行为往往不是根据对与错的事实,而是根据其自身的性质和偏好。
就像伊索寓言中的蝎子一样。
我们所知道,繁重的交易是不好的,频繁的交易也是不好的,并且与市场赌博是错误的,但是我们没有其他办法。
我们所有的理论,分析,策略这些理性的部分只属于有意识的头脑,但这部分很脆弱。
实际上,公猪和菜农都是我们的内在部分。
谁能主导,将决定我们整个投机事业的成败。
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先要从降低交易频率开始。
因为交易频率越高,在短时间内要做的决定就越多,人们就越容易按照过去的习惯去做。
一旦降低交易频率,投资者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决策。
是可以改变过去的习惯的。
由于一开始很少有人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大部分投资者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能白白跳进河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一周做一次交易决策可能更实际,也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据界面报道,外媒4月12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在上任后的第一份半年度外汇报告中,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不打算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报道称,此举将使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新的冲突。
美国财政部将于周四发布这份报告,确切时间尚不清楚,目前报告尚未定稿。
特朗普时代的财政部曾被指把报告政治化——2019年中,美国财政部在非常规发布时间突然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标签,仅五个月后就撤下这个标签。
美国财政部发言人拒绝置评。
消息传出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小幅扩大其盘中涨幅,升幅约0.2%,达到日内新高约6.5462。
一位熟悉印度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的对冲基金经理直言,此前印度相关部门为了遏制海外资本大进大出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冲击,曾考虑对外资短期投资行为加征资本利得税,对外汇市场短期投机行为加征托宾税。
但此项建议最终不了了之,导致当前海外资本较高的持股占比,以及不受限制的资金进出方式,俨然成为印度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一直无法解决的痛点。
坏账率居全球前列的银行业如何抵御疫情 相比外资大进大出,如何妥善应对疫情恶化所造成的银行业坏账激增,更令印度相关部门“头疼”。
一直以来,印度银行业坏账率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2018年印度银行业不良率甚至达到11.18%,位列全球首位。
然而,要化解银行业高坏账状况,绝非易事。
记者多方了解到,印度银行业的大部分坏账,来自国有银行。
而他们向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放贷过程,在审批流程、事后追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导致大量基建项目最终还款违约。
据印度国家银行统计,电力部门的基建项目不良贷款状况尤其严重,目前其不良贷款规模超过1000亿卢比。
为了解决越演越烈的银行业高坏账问题,2017年10月印度财政部曾释放“大招”,宣布在未来两年向国有银行注资约320亿美元(约合2.11万亿卢比)。
这也是印度银行业史上最大的一笔资本注入,注资规模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
然而,此举治标不治本。
过去两年,随着印度银行业依然在放贷审批流程、事后催收等方面存在众多漏洞,银行业坏账率再度“抬头”。
去年5月,高盛、毕马威、摩根大通、标普四家国际权威财经机构研究员联合发布一项预测报告显示,在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共振下,印度商业银行在2020财年结束时的坏账率可能达到18%-20%。
为了遏制银行业坏账激增,印度相关部门可谓“奇招频出”。
首先,印度央行率先放宽坏账界定标准,将坏账认定标准从逾期90天,放宽至逾期180天。
其次,市场传闻去年10月印度银行均收到来自印度央行的机密文件,内容包括禁止银行在疫情期间(2020年3月-2020年12月底)将贷款类坏账列入不良资产,以免巨额坏账对银行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要尽可能避免触发挤兑风波。
此外,印度央行还透露它与政府正在游说最高法院取消延长贷款的法令。
去年2月底,为了遏制疫情造成的坏账激增冲击,印度政府曾决定从当年3月起,因疫情影响而无法还贷的借款人(包括个人与企业)可以将还款时间延长半年,但到8月底延长还款期间到期时,印度最高法院又决定将这项措施延长至2020年底。
此举触发众多印度银行强烈抗议,因为延期还款已令他们遭遇极大的资本金紧张压力,甚至有些中小银行因资金只出不进陷入破产边缘。
“如今疫情持续恶化,无疑令印度银行业高坏账问题雪上加霜。
”对冲基金PGIM策略分析师NathanSheets指出。
一方面当前印度疫情重灾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印度银行向这些地区投放的贷款规模占比超过60%,随着疫情恶化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这些地区将爆发坏账激增风险,令印度银行整体坏账率可能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市场预期印度政府又会出台延长还款法令,令当地银行资本金紧缺状况日益严重,可能触发越来越多银行陷入破产旋涡。
“若印度政府无法妥善解决疫情恶化所触发的银行坏账危机,印度经济恐将遭遇重挫,有可能倒退数年。
”前述熟悉印度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的对冲基金经理指出。
如今全球投资机构都在密切关注印度政府是否会再度注资国有银行“化解”坏账危机,尽管这又将是一次“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救助行为——只要印度银行业贷款操作漏洞若得不到彻底根治,其坏账率又将很快回升跃居全球前列,始终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本文链接:http://www.tellwinndixies.com/whfy/4275.html
已有0条吐槽